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提振了钢材市场的预期和信心,扭转钢材价格持续下滑的局面。未来增量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地,将对钢市场形成长期利好,但进入冬季,钢材的阶段性需求还会有所减弱,钢材终端市场化需求明显改善尚需时日。制造业用钢增长,以及城市管网改造等新的建筑用钢需求,将形成一定支撑,预计明年钢铁消费量与今年持平或略有下降。 我国钢铁需求仍将在峰值平台区间维持较长一段时间,需求结构重心将逐渐转变为制造业。2023年建筑业和制造业需求占比分别为52%和48%,未来制造业需求占比超过建筑业是大趋势。 全国生产多少吨钢合适?这就要取决于需求,供需均衡是钢铁行业追求的目标。钢铁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消费。细分来说,钢铁消费分为三个渠道:一是国内直接消费,二是直接出口,三是间接出口。这些数据每年都有不同变化。因此,粗钢产量的多少,没有绝对值,取决于需求。钢铁产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降价不会扩大消费。所以,在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一定要保持供需均衡,这样才能保持合理的行业效益。 关于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 联合重组是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善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基础性政策措施。从国际对比看,各主要钢铁生产大国都有高集中度的特点。“十四五”以来,我国钢铁行业联合重组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宝武重组新余钢铁、战略投资山东钢铁,鞍钢重组本钢、近期拟控股凌钢,中信泰富特钢控股天津钢管、重组南钢,建龙重整西宁特钢……今年1-9月,我国钢铁行业前10家产业集中度(CR10)为40.9%,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韩国前两家钢铁企业的粗钢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美国、日本和欧盟前4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其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65%、75%和73%。 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钢铁协会正在组织行业力量加强这方面工作,根据企业提出的意见深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出发点是让资源向优势产能、优势产线集中,以此来获取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的协同效益。同时,在坚定不移推进联合重组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将大量无效产能甚至“僵尸产能”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