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遇到涨价难以为继的问题。一旦PPI到顶后,工业品价格继续大幅调整,钢铁和煤炭作为“接盘侠”的压力将成倍放大。从今年前两个月看,原材料进口量价都堪称疯狂:进口数量方面,铁矿石同比增长12%,煤炭增长48%,钢材增长17%,原油增长12%;均价涨幅更为惊人,煤进口均价上涨1.1倍,铁矿石上涨80%,原油上涨60%。目前,铁矿石港口库存已达1.31亿吨。 接下来,能继续涨价去产能吗?看看目前的格局,再看看上面的数据,恐怕很难。值得欣慰的是,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已经成为今年去产能的重要思路。市场各方也期待去产能过程能真正确立市场经济意识,算算国家经济的大账,而不是用具体数字“去产能”。这几天,钢铁、煤炭、有色等工业品价格出现大幅调整,而券商研究员们对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否见顶也争论不休。因为,如果PPI真的到顶了,将对钢铁和煤炭这两个重点领域去产能带来新的难题。 虽然经过一年奋战,钢铁和煤炭两个重点领域的去杠杆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仅仅下降了0.95%,仍然高达69.6%,而煤炭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也仍在67%左右。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背负过高的债务,就是在透支未来,而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中不仅国企最多,负债也最高。2016年,在房价飙升和去产能的推动下,工业品价格上涨,带动实现了全行业的盈利,而且顺利实现了“涨价去库存”的罕见成功:2016年,天津大无缝钢管厂统计钢铁企业累计盈利303.78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779.38亿元;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从2015年的440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950亿元,利润增长近510亿元。但是,如果我们刨除国家补贴去产能职工安置的1000亿元,刨除钢铁行业用来还贷的891亿元,钢铁和煤炭两大行业对国家的贡献仍难言“正收益”。同期,因为铁矿石和煤炭进口导致国外四大矿山2016年的净利润飙升,有预测认为其至少达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0亿元,可见利润大头都被这些海外矿山巨头拿走了。 显然,山东大无缝钢管厂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的去产能,虽然数字指标完成了,但更多是部分停产、半停产的无效产能,而对钢铁行业影响最大的“僵尸企业”和“僵尸产能”,还没有全面处置,行业去杠杆的目标几乎完全没有触动。这种“隔靴搔痒”且被国外矿山所利用的局面,对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甚至可能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