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缝钢管行业正经历严峻的挑战,“高成本、低赢利”是对许多钢企的生动写实。面临困境,很多钢企纷纷转型,把目光投向了非钢产业,甚至“养猪”。这一现象引起了行业热议。为此,本报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多位钢企代表,他们在企业转型中探索出了独特的经验。我认为钢铁行业真正进入了严冬,产能过剩严重,有的大企业利润不足以维持生存发展。在原材料的成本上,我国尽管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商,却缺乏矿价的话语权。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一定程度上虽有下降,但跟钢价下降仍不成比例。我觉得其价格都不应该在120~130美元/吨,应在100美元/吨往下。在资金层面,大钢厂相对好一些。比如淮钢虽然财务成本上浮,但资金总量上困难不大。部分民营小钢厂倒是存在贷款难的问题。此外,钢材产品也存有结构性矛盾,许多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
困难会让无缝钢管行业更积极的去想办法。要突破行业困局,我认为,首先,困难面前,我们更要团结起来打破国际三大矿商的高度垄断,发挥采购量大的行业优势。政府部门可以组织钢企“抱团”抗衡三大矿商,争取定价权。国家还应加强调控,淘汰落后,控制产能。其次,困难给了我们钢铁企业正视困难、苦练内功的机会,单纯指望政策大环境的快速变化不太现实。钢企应努力提高附加值,增加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市场覆盖面。再次,困难来了,更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如果在困难时因利润下降而导致人才流失。等到钢铁行业迎来了“春天”,恐怕无人可用。
最后,还要重视降低燃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利用好现成资源。总体来说,降成本、练内功、留人才,无缝钢管厂要做的事很多!就行业来说,“春天”虽未到来,但也不会太远。从业人员要有坚定的信心,毕竟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钢铁。
http://www.sdlhg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