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钢管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新闻资讯 产品展示 生产设备 企业荣誉 无缝钢管 销售网络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铁矿石信息周报
        山东钢管
        精密无缝钢管
        厚壁无缝钢管
        大口径无缝钢管
        高压锅炉管
        合金管
        无缝钢管
        低中压锅炉管
        石油裂化管
    联系人:许经理
    手机:13863508398
    邮箱:845547032@qq.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山东无缝钢管 > 浏览正文
竞逐碳市,钢企如何精准发力?
作者:山东无缝钢管厂    来源:www.sdlhgy.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8 【字体: 】 

今年是钢铁行业初步探索全国碳市场的试水期。作为初涉全国碳市场的“萌新”,钢铁企业需快速转变角色,化压力为转型动力,加快碳市场参与能力建设,为顺利过渡到深化完善阶段、降低企业碳履约成本奠定基础。   蒋雪梅认为,钢铁企业需以“数据为基、技术为刃、管理为翼”,从数据治理、技术革新到管理协同多维度发力,提升碳市场参与能力。   首先,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这是参与碳市场的基础前提。企业需对照最新发布的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全面梳理生产全流程中的直接排放源,建立覆盖所有排放环节的监测网络和数据采集系统。“重点要落实关键参数的月度存证制度,对化石燃料消耗量、含碳量、热值等核心数据实施标准化管理,逐步用实测数据替代缺省值;同时要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完善从原始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到报告编制的全流程管理,为后续配额分配和交易提供可靠依据。”蒋雪梅指出。   具体而言,钢铁企业需从技术监测、数字赋能、制度约束等多维度着手,构建全链条数据治理体系,将数据质量压力转化为精细管理动力,为碳市场履约和低碳转型奠定可信基础。   一是建立覆盖全生产流程的监测体系。由于钢铁生产涉及多个工序的排放源特征各异,企业必须明确界定各工序的排放边界,既要避免漏报,又要防止重复计算。“以电炉炼钢工序为例,需要特别关注电极消耗产生的含氟气体排放的专项核算。”蒋雪梅同时指出,针对炼焦、烧结、炼铁等工序,部署在线监测设备,实现燃料消耗、含碳气体排放等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减少人工核算误差,并对铁矿石、焦炭等含碳物料实施定期抽样检测,确保碳元素含量等基础参数的准确性,从而构建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流程监测闭环系统。   二是着力打造智能化的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这个系统需要实现与生产控制系统(DCS)、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深度集成和数据互通,并充分运用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自动关联和智能分析。还应具备智能校验功能,当监测发现某工序碳排放强度偏离历史均值10%以上时,能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并启动数据追溯,确保异常数据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是构建多方参与的数据质量验证体系。企业内部要组建跨部门的质量监督小组,每月定期开展数据逻辑性检查,重点核对生产台账、能源消耗与排放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外部要引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年度数据审计,重点核查监测计划执行情况和数据流转记录的完整性。“还要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将数据准确率纳入各部门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对重大数据偏差实行‘技术原因和管理责任’双查机制。”蒋雪梅指出。   其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这是适应未来配额分配机制的关键举措。“虽然2024年采用等量分配方式,但从2025年起将转为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分配方法,这就要求企业未雨绸缪推进工艺升级。”蒋雪梅表示,重点措施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废钢利用比例,发展电炉短流程等低碳工艺,推广应用余热回收、富氧燃烧等节能技术,布局氢冶金、碳捕集等前沿技术试点。同时,企业要加快建立碳成本核算体系,将碳排放纳入生产经营决策,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   蒋雪梅建议:“钢铁企业可以实施分阶段、差异化的技术升级路径:在政策较为温和的启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窗口期,加快技术储备和项目落地,可优先实施投资回收周期短、可快速产生减排效益的节能改造项目;在深化完善阶段,逐步推进氢基直接还原、碳捕集封存等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通过制订5年~10年的技术路线图,将减排目标分解到各年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碳减排的动态平衡。”   最后,尽快组建专职碳管理团队,这是应对碳市场挑战的组织保障。建议设立由企业高层直接领导的碳管理部门,配备既熟悉钢铁生产工艺又了解碳市场规则的专业人员。这个团队要统筹负责碳排放监测核算、配额管理、交易履约等全流程工作,制订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同时要加强内部培训,让生产、能源、财务等相关部门人员都掌握基本的碳管理知识,形成跨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过渡期内,企业要积极参与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演练,提前熟悉市场规则。   此外,钢铁企业还可以设专人专岗研究并使用碳金融衍生品工具,将碳资产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探索碳配额质押贷款、碳债券等融资渠道,降低低碳技术改造成本;另一方面,开发碳资产组合管理策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交易节奏,并联合金融机构开发碳保险等创新产品,对冲碳价波动风险。   “钢铁企业在当前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主动对接政策要求,将碳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蒋雪梅总结道。   随着碳市场的“指挥棒”徐徐落下,钢铁行业即将迎来从被动履约到主动经营的深刻变革,钢铁企业的碳管理能力将成为继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之后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碳市场将给未来几年的钢铁企业带来一个又一个需要一同钻研和解答的难题。与此同时,在碳市场的倒逼之下,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版图也将发生史诗级的重构。在这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绿色革命中,率先完成“数据筑基、技术破局、管理赋能”三重跃迁的钢铁企业,必将成为低碳经济浪潮中的领航者。

·[山东厚壁钢管]年可节电约12万千瓦时的非晶变压器[04/18] 
·[山东厚壁钢管]纳入碳市,钢企面临哪些挑战?[04/18] 
·[山东无缝钢管]竞逐碳市,钢企如何精准发力?[04/18] 
·[山东无缝钢管]从“试点”到“全国”,如何立与破[04/18] 
·[山东精密钢管]建设全国碳市场不能“拿来主义”[04/18] 
·[山东精密钢管]奔赴“碳考” 先机可抓[04/18] 
·[山东厚壁钢管]南钢与冠盛汽配深度“捆绑”[04/17] 
·[山东厚壁钢管]原料市场一周综述[04/17] 
山东超润管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后台
联系人:许经理 手机:13863508398 邮箱:845547032@qq.com 地址: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