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美国制造业就业占比已降至8.1%,劳动力成本高企与技能短缺使其难以承接低端产业回流。即使中国台湾台积电在美投资千亿美元建厂,也需依赖中国台湾技术团队,真正本土化的能力有限。更讽刺的是,美国钢铁业因25%关税导致热轧钢卷价格全球最高,反而迫使福特等车企将生产外迁至墨西哥。事实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未真正解决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反而为其他国家创造了战略机遇。 全球产业链的多极化重构。东南亚国家在关税压力下加速推进区域合作。例如,印尼利用镍矿出口禁令,吸引特斯拉、LG新能源建设全产业链;越南通过RCEP框架优化原产地规则,减少对美依赖。与此同时,中国凭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数字贸易规则(如跨境数据流动),正重塑欧亚非经济整合模式。这种“去美国中心化”的趋势,与特朗普设想的“制造业回流”完全背道而驰。更有美国官员明确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很难实现制造业回流。即便回流一部分制造业,AI等先进制造技术仍然会替代产业工人,无法实现促进美国就业的目的。 中国的战略机遇与制度优势。中国对美反制不仅停留在关税层面,更旨在通过“双循环”战略强化内需市场。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20年来首次超过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2024年,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的技术突破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制裁的效果。相比之下,美国因关税导致的通胀压力(CPI预期升至4.5%)正加剧社会分裂,仅2025年4月初以来,美国就已暴发多起反对特朗普政策的游行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