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爬坡过坎的考验。受市场供需失衡、钢材价格低位、原料成本高企等影响,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从钢铁需求看,受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影响,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从2020年10.48亿吨的高点连续4年下降至2024年的8.92亿吨,降幅达1.56亿吨。2025年,预计下游用钢需求将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望收窄。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仍将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制造和消费中心地位。”中钢协有关负责人表示,钢铁企业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去年四季度以来,行业运行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一些经济指标持续恢复向好。 业界普遍认为,当前,钢铁行业运行的主要矛盾在于总供给能力充裕而需求强度减弱,新的动态平衡机制尚未建立;部分企业仍存在放量生产以低价取胜的思维惯性,行业自律还不够。 “存量优化、减量提质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张海登表示,要坚决摒弃产业和企业发展依靠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行业和企业效益增加、效率提高、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上。 今年,钢铁行业将加强自律,着力提升行业运行质效。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提出,要把“产量不增、产值倍增”作为该省钢铁行业发展目标,改变行业赛道拥挤和同质化竞争的现状。 “多维度把握高质量发展,确保行业平稳健康运行。”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迟桂友表示,要按照“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6个维度评估企业发展质量,逐步建立一套以绿色、低碳、能效等为主要导向的有利于先进产能充分发挥、促进优胜劣汰和供需平衡的产量调控机制,助推钢铁企业由传统生产商向品牌服务商转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