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材价格震荡下跌,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跌55个点,除中厚板外,螺纹钢、线材、热轧产品、冷轧产品价格均有所下跌。进入4月份,月初钢材市场仍将承压运行,后期随着基本面阶段性改善,一旦利好政策出台,反弹也有望随之出现。”4月1日,上海钢联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在一场直播活动中对4月份钢材市场行情做出如此预测。 短期内基本面仍将承压 “进入4月份,抑制钢材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汪建华分析道。 一方面,政策封堵钢材“买单出口”行为,基本面压力或加大。3月28日,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应征国内环节税货物出口优化服务 规范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规定纳税人出口应征税货物,应当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视同内销货物征收增值税、消费税。而此前钢材“买单出口”规避了13%的增值税。《公告》还提出,纳税人向海关申报出口应征税货物前,应当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办税服务厅在税务部门完成登记信息确认。“由此可见,钢材‘买单出口’的路子在一定程度上被堵死了,一旦走不通,内需压力就将加大。届时,如果供给减不下来,钢材库存很快就会由降转增,基本面压力也将随之加大。”汪建华认为。 另一方面,美国关税新政带来进一步的利空冲击。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了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汪建华对此表示,美国对特定行业加征关税的行为对我国的冲击不言而喻,尤其是汽车、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领域,这些都是主要用钢行业,一旦出口受到抑制,在无法迅速转移出口目的地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利空国内钢材市场。 “此外,市场情绪整体偏悲观、对供给增加及需求阶段性见顶有担忧、原燃料支撑减弱等因素对钢材市场的扰动依然存在,如果后期没有重大利好政策出台,难以对此形成扭转。”汪建华说道。 钢价反弹需要多方面支撑 汪建华表示:“进入4月份,部分品种基本面有阶段性转好的可能,从而会对钢材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从库存来看,在3月份铁水日均产量达到233.7万吨的情况下,3月末,五大品种库存达到1738万吨,同比减少603.4万吨,降幅为25.8%,其中螺纹钢、线材库存同比降幅分别达到32.8%、37.7%。 从供给来看,在当前钢铁企业盈利面达到今年初以来最高的53.68%的情况下,钢产量并未出现明显增势,仍有不少钢铁企业处在检修中。汪建华表示,虽然4月份铁水日均产量或将小幅回升,但回升空间相对有限,预计4月份五大品种产量增加50万吨~100万吨。 从需求来看,3月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至50.5%的扩张区间,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且新订单指数回升幅度大于生产指数回升幅度;进出口均处于收缩区间,企业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有所回落。从下游行业来看,制造业用钢需求持续向好,但强度有所减弱。据测算,4月份机械、家电、汽车、钢结构原料日消耗环比将分别回升11.29%、11.39%、4.8%、3.89%,这说明制造业需求有不同幅度的回升。建筑业方面,虽然建筑业活动预期指数和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均小幅回升,且处于扩张区间,但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回落3.3个百分点至43.5%,从业人数指数环比回落4.2个百分点至41.4%,预计4月份建筑用钢需求强度减弱。“整体来看,预计4月份五大品种需求增量在150万吨~200万吨。在一些区域市场,螺纹钢、线材某些品种规格或有供给偏紧表现,其价格有望反弹。”汪建华表示。 从宏观层面来看,钢铁产业政策逐步落地或为钢材市场带来实质性利好。无论是今年2月份工信部发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还是3月末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叠加今年全国两会提出的“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都将为钢材市场带来利好。“控产政策是今年钢材市场的‘定海神针’。”他强调,“在悲观情绪蔓延的情况下,钢材价格要想反弹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成交量持续增多、钢材库存持续大幅回落、重大宏观或产业利好政策出台落地(如降息、降准或控产政策)。” 汪建华预计,进入4月份,在近期国内外利空因素的扰动下,钢材市场有进一步探底的可能,随着利空得到阶段性兑现,叠加春季需求释放,部分品种基本面有望进一步转好。他建议,钢铁企业要继续加强自律控产;贸易商要树立信心,不能过度看空;终端用户要灵活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