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编织着岁月的锦绣,历史铭刻着时代的华章。自1957年诞生以来,中国十七冶伴随共和国成长的脚步,始终将自身工作放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充分发挥“四个传承”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向着致力打造全国一流、行业领先的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建筑运营服务商阔步迈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岁月中干事创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蝶变跨越。 (一)传承报国之志,挺立钢铁脊梁 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精神的力量历久弥新。纵观中国十七冶发展史,就是一代又一代十七冶人矢志报国、创业兴业的奋斗史。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家国情怀、践行使命担当,成为推动中国十七冶高质量发展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力量。 ▲1953年9月16日,马钢2号高炉炼出华东第一炉铁水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主席作出了“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的伟大决断。1953年,马鞍山炼铁厂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紧张筹建。为了恢复高炉炼铁生产,十七冶第一代建设者在废墟之上艰难拓荒,历经6个半月的顽强奋战,6座71-74立方米高炉奇迹般改建完成。9月16日,2号高炉流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地区的第一炉铁水,结束了华东地区有矿无铁的历史。 1957年9月21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复同意,十七冶前身七冶六公司党委正式成立,掀开了企业由党而建、跟党创业、忠党报国的光辉篇章。1958年9月8日,十七冶仅用一年多时间将马钢9号高炉建成投产,华东区域第一座200立方米以上现代化高炉从这里诞生。 ▲1958年9月,毛主席亲临视察9号高炉 1958年到1959年,毛主席先后两次到马钢视察,这在全国钢铁工业建设史上都绝无仅有,给十七冶人带来极大鼓舞。十七冶人胸怀冶金报国决心,从为原来单一生产铁的马鞍山铁厂到全国十大钢之一的马钢奠定“钢铁身躯”,再到新时期助力马钢向高精尖转型,先后建成了当时全国第一条、世界最快的马钢高速线材厂生产线,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好、国产化率最高的2500立方米高炉以及支撑起了中国高铁腾飞于世界的马钢高速车轮用钢工程,让惊艳世界的“江南一枝花”越开越芬芳。 ▲2011年,中国十七冶承建马钢高速车轮用钢工程投产 在中国钢铁工业建设的版图上,在不断增长的基本建设任务中,十七冶的报国之志、报国之能经受住了市场风雨洗礼,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蜕变,为搭建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钢铁脊梁”立下汗马功劳。2004年,十七冶承建的当时世界第一个集电炉和转炉、碳钢和不锈钢生产为一体的上海一钢不锈钢工程建成投产,奠定了公司在冶金行业乃至全国“炼钢王”的品牌地位,获得全国炼钢工程首个“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