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设施稳运行,粉尘污染全监控,作业线上无烟尘,清洁运输全流程,绿树成荫四季青,生态湿地水波滟……走进位于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安宁基地(简称武昆股份安宁基地),钢铁与绿色和谐共生,发展与生态相互成就,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尽显昆钢全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的显著成果。 图为厂区大景 2025年2月1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武昆股份安宁基地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进展情况进行了公示,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全流程超低排放钢厂。这是昆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标志着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超前规划 做绿色钢企的先行者 钢铁,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石,为建筑、交通、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云南而言,这片以绝美自然风光和优越生态环境闻名遐迩的土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尤为严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在全国范围内激昂奏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钢铁企业的绿色转型已然成为一道必须跨越的时代门槛。 昆钢,这座承载着云南钢铁工业荣光与梦想的地方,建厂80多年来,在产业规模、科技创新等领域,一直是云南工业经济的一面旗帜。作为云南钢铁行业的引领者,昆钢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如果说过去钢铁生产的粗放模式是时代的产物,那么在当下,绿色发展则是昆钢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图为厂区周仁路 2019年4月,国家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一场钢铁行业的“绿色革命”就此拉开序幕。面对这一被称为“史上最难”的排放标准,同国内其他钢铁企业一样,昆钢也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2021年底,昆钢毅然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彼时的昆钢,面临着诸多挑战。资金紧张,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在环保重压下被进一步压缩,每一分资金都显得弥足珍贵,要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无疑更是难上加难。 “再难也必须要不遗余力、全力以赴,作为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牌钢企,实现超低排放,不仅是为了生存发展,更是为了扛起新时代钢铁企业的环保责任。”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昆钢在这场绿色变革的战场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进。 图为二号高炉 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前,不少人对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存在片面认知,认为主要是对有组织排放源实施除尘脱硫脱硝,仅仅在烟囱上“下功夫”。而实际上,超低排放的改造范围之广、要求之严苛,远超人们的预期。它涉及到钢铁生产的全流程,从原料的储存、运输,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再到产品的出厂,每一个环节都要达到严格的环保标准。 面对厂区点多面广、布局复杂、空间受限等客观问题以及时间紧、任务重、工程量巨大、资金短缺等现实困难,昆钢由上而下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按照“整体推进、分类实施、分步验收”的工作原则,以“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为目标,确定了3大类211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有序实施,全力打造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新标杆。 全流程改造 绿色钢城的蜕变密码 “大风起兮,尘飞扬”曾是钢铁企业原料场的真实写照。如今,走进武昆股份安宁基地,已不见传统钢厂“天空灰蒙蒙、烟囱冒浓烟、厂区黑黢黢”的景象。这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机声隆隆,“花雕孔雀”“红土高原钢铁脊梁” 等地标性景观让人眼前一亮,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全流程的超低排放改造。 图为花雕孔雀 武昆股份安宁基地的超低排放改造,涵盖了有组织超低排放、无组织超低排放、清洁物流和厂区环境等多个维度,通过全面发力,实现了全流程的绿色转型。 在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让烟囱不再“冒烟”。其中“高效布袋除尘”技术的应用,仿佛给烟囱安装了一个高效的“吸尘器”,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减少了粉尘排放。而“氨法脱硫+ SCR脱硝”“石灰石石膏法脱硫+ SCR脱硝”“CFB脱硫+ SCR脱硝”等技术的组合使用,则如同为烟囱配备了一套强大的“净化神器”,确保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脱除。经过这些技术的处理,烟囱排放的污染物大幅降低,几近实现“无烟”排放,曾经浓烟滚滚的烟囱,如今已成为厂区内一道和谐的风景线。 图为昆钢新区大景 无组织排放一直是钢铁企业环保治理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昆钢建成了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C型料场、B型料场、混匀料场等5座原燃料堆场封闭大棚,并配套了干雾或雾炮等抑尘设施。这些封闭大棚就像一个个巨大的“防护罩”,将原燃料紧紧地包裹起来,有效防止了粉尘的飞扬。同时,建成的28座煤焦筒仓群和煤焦运输封闭通廊等,实现了所有原煤、焦炭输送与存储的全封闭管理。此外,为了实现对无组织排放的精准管控,安宁基地还建设了无组织一体化管控平台,集中管控污染源、治理设施、生产设施等,实现数据智能采集分析,生产全过程无可见烟粉尘。